首頁 > 印象新聞
校長日志,寫給家長,是誰制造了青春期問題
發(fā)布日期:2020-06-07  瀏覽量:816

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,做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調(diào)節(jié),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。學生們處于青春期,常會做出一些令家長認為“叛逆”的行文,而家長們大多工作繁忙,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有限,于是家長和孩子之間就會發(fā)生互不理解的狀況。

 

最近,高三的學生已經(jīng)進入高考倒計時,而本周末上海的高二考生也將迎來兩本單科高考,學生和家長的壓力都達到相當高的程度,親子之間也進入了一個更易沖突的階段。

 

通常,我們會勸說孩子和家長之間增強溝通,站在彼此的角度理解對方,但最近我看了一本美國女性和親子關(guān)系研究專家朱迪斯·沃納的著作《揭密中學生:他們?yōu)楹螌议L關(guān)閉心門》,覺得對于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青春期問題有新的思考方向,因此想專門為各位家長寫一篇文章,與你們分享一種全新的見解。

 微信圖片_20200607150545.jpg

在這本書中,作者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——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大部分是家長自己的錯誤干預造成的。當然,作者并沒有指責家長的意思。

 

提到青春期,我們都能想到的一個詞,就是“叛逆”,但叛逆究竟是從何而來呢?沃納的洞見是,叛逆來自于陣痛。青春期孩子的特殊之處,在于他們在這個階段會經(jīng)歷一次心理上的陣痛。而陣痛的源頭,就是人生第一次“被分類”(Sorting)。

 

孩子們會因為外表、性格、家庭條件、學習成績、體育表現(xiàn),被逐漸分成不同的階層,貼上隱形的標簽,獲得不同的社交權(quán)力(social power)。比方說,國內(nèi)注重成績,成績好的是“好學生”,不好的就是“差生”;長得好看的,會被叫“班花”“校草”等等。

 微信圖片_20200607150554.jpg

被分類,是一個相當痛苦的社會化過程,會帶來很多潛在的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傷害,這也是青春期孩子敏感、負面情緒多的重要原因。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會扮演什么角色呢?家長反而會讓問題惡化。他們很容易越界,甚至擼起袖子親自加入“戰(zhàn)團”。

 

沃納指出了兩類典型的表現(xiàn):

 

第一類:很多家長意識不到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把成人世界里的價值觀也輸出給了孩子,而這些價值觀很有破壞力。比如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“你得比別人強”“要做人上人”“物以類聚、人以群分”“不蒸饅頭,爭口氣”“別人打你了,必須打回去”。

 

這些話背后的隱含信息是:你得在“分類”中站到鏈條的頂端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價值觀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傷害。表面上看是挺勵志的,實際上會制造很多負面情緒,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,傷害更大。這是因為這些孩子恰好處于一個自我覺醒的階段,對“我是誰”“別人怎么看我”這些信息尤其敏感,而這些價值觀恰恰擊中了他們的軟肋。

 

第二類:家長下場,親自參與到“分類”的戰(zhàn)團中。有些家長直接上手給孩子班上的同學貼標簽,哪些是好孩子,哪些是問題少年,他們甚至會按照自己的喜好,要求孩子該跟誰交往,不該跟誰交往。還有些家長會對孩子過度保護,親自出手幫孩子解決問題。比如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,家長沖到學校找老師,要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處理。還有的家長是直接找對方家長溝通,要求他們管教自己的孩子。

 微信圖片_20200607150603.jpg

這些方法,都會讓原本的問題惡化,甚至還會制造新的矛盾。一方面是給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,讓孩子感覺到是自己“無能”,才讓家長替自己出頭。另一方面是,這些做法破壞了孩子建構(gòu)幸福感的兩個重要因素:一個是良好的人際關(guān)系,一個是對群體的歸屬感。

 微信圖片_20200607150611.jpg

說到這里,也許家長還是會說,這都是為了孩子好,但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,有的時候家長們怕失敗,怕自己被打上“不合格父母”的標簽。家長主動出擊,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降低自己的挫敗感。

 

那么,家長該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孩子的青春期呢?作者給出了三條建議:

 

一、學會傾聽。不要跟著上火,要學會承受和接納這份壓力。家長需要傳遞的信息是:友情破裂也好,跟同學發(fā)生沖突也好,并不是世界末日,它們只是“需要解決的問題”。

 

二、輕柔地撫慰。不直接給建議,多用開放式問題幫助孩子理清思路,促使他們自己思考,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。

 

三、就算問題嚴重,也不要自己出手,多鼓勵孩子向?qū)W校里的成人尋求支持和幫助,比如老師,讓孩子對學校建立起足夠的信任感和歸屬感。

 微信圖片_20200607150623.jpg

青春期無論對于孩子還是家長,都是一個難熬的階段。對家長來說,最大的噩夢倒還不是孩子叛逆,而是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說了,他們對父母關(guān)上了心門。這本書就是要告訴家長——不要做問題的制造者,也不要做問題的解決者,而是要做溫柔的陪伴者。讓自己守在門外,但是一直都在。